公海彩船6600(中国)官方网站

总裁文集
铭记张永良

张跃 2015年08月24日


公元2015年8月24日,在中国南方长沙远大城一片灌木丛中,孔夫子、邓小平、张永良三个人走到了一起,永远被后人景仰。孔子的学说造就了中国人的气质,邓小平的改革成就了中国人的财富,张永良,一个普通人,他的一生经历,折射出中国人的生活态度。

曲折人生

张永良1931年生于黑龙江呼兰县,在祖父母、外祖父母及父母、兄妹和睦相处的大家庭里长大,因贫困和战乱,他只读过几年私塾和日制小学,年仅16岁就主动顶替兄长当兵。他一生爱护家人、亲戚,与童年生活有关。

他16到21岁参加了辽沈、平津战役及湘西剿匪,九死一生加上饥寒交迫和伤病折磨,让他懂得了生命的无价和生活点滴的珍贵,铸就了无惧困苦、乐观开朗的性格。

他22岁就登上湖南省委党校、行政学院及粮食干校的讲堂,讲马克思哲学、政治经济学,成为比教授更受欢迎的“班务秘书”,他这罕见才能缘于他的天赋、好学和出奇的自信。五十年代末“反右运动”时因保护知识分子被打成“党内右倾”,1963年从长沙被贬至郴州,1986年在郴州生资公司退休。

他一生当过运输队长、人事科长、公司经理等七八种公职,他有非凡的组织天才,加上当兵养成的遵纪守时和忘我的投入,干什么都比别人出色。但他一生厌恶政治斗争,讲得最多的是4句话:“不说假话”、“不做违心事”、“不整人”、“把工作做利索”。他与生俱来的良知与那个“政治挂帅”时代格格不入,38岁当上“地革委常委”,55岁退休时仍是“科级干部”,对于像他这样出生入死的“南下干部”,那几乎是最底层。

会讲故事

张永良口才出众。讲工作,他方向明确、措施周密。讲道理,他言辞贴切,令人信服。讲笑话,他自己不笑,听者捧腹。讲故事,这是他最拿手的,惊险情节,他语气平缓,不动声色,听者错愕。平淡情节,他绘声绘色,引人入胜。甚至,有些故事孩子们听过一百遍,仍充满好奇地听完结果。

在家人心目中,他讲道理比周恩来强,讲笑话比赵本山强,讲故事比莫言强。不同的是,他的故事全是自己的亲身经历,重要的是,他的故事往往蕴含着某种哲理。他有出奇的记忆力,直到80多岁,还能随口讲出青年时期故事中的每个人名。

他的每个故事总是信手拈来,比如今天饭有点夹生,他讲起一个49年南下途中的故事:追打敌人一整天,终于停下来,炊事班开始做饭,饭没熟,号角响了,别人拿枪就跑,他却把铁饭盒伸进锅里,满满装一盒塞进背包,战斗结束,他那盒饭焖熟了,那个香呵!又比如,有一年,他工作太忙来不及做年夜饭,餐桌上看一家人埋头不语,便绘声绘色地讲起剿匪时的故事:除夕夜,营长看士兵愁眉苦脸啃着干粮,便一声令下把全体士兵拉到山上一个正在大办宴席的匪窝,营长连开几枪吓跑土匪,然后让士兵们吃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。故事中,他把每道菜的样子和味道形容一遍,听得大家好像吃了一样,直流口水。

在孩子们的记忆中,只要一家人围桌吃饭,他总会讲故事和笑话。2014年7月30日,在柏林那场导致他送命的手术前几天,在医院附近的餐厅,他讲了儿时第一次到哈尔滨的故事,末尾还打着节拍唱完《十绣哈尔滨》:……哈尔滨最热闹三十六棚,说书的是女人鼓,唱洋戏点气灯,跑马戏的踩大绳……嗯哎嗨哟,车走吊桥那毛子闹嚷嚷……

会教孩子

他育有一女二子,平时对孩子们话很多,但他一生未教过一句孩子如何做人,也从未过问孩子们的学习成绩。他逢人便夸儿子的画、女儿的英语,但从未讲过将来要成名成家之类的话。等到文革后恢复高考,三个孩子都百里挑一考上大学,并在后来成功创办远大,孩子们仍未感觉到父亲对自己有任何教育。

直到他去世后,孩子们从姑姑口中听到“张家祖训”,才终于明白父亲的思想:“子女不用教,大人做好样”,“但行善事,莫问前程”,“低头问己短,抬头看人长”、“儿孙自有儿孙福”。

珍惜家人

他从青年时期到离世,一直是张家以及夫人周家的主心骨。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人自危的政治运动中,他总能化凶为吉,从未让家人受到伤害,并总是耐心引导单纯脆弱的夫人巧妙应对复杂的世事人心。

他对远在黑龙江的父母和两个兄弟、五个妹妹,以及他们的后代,总是悉心关照帮助。他对岳父岳母以及夫人的兄妹,与自己亲生父母兄妹毫无二致,比如,为了及时给去世的岳母买到棺木,他亲自驾车勇闯封林关卡,平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做了违法之事。

重视吃饭

他多次讲过一个故事,过“苦日子”时,他带队到偏远山区运粮,巧遇鱼塘干塘,一口气买下几十斤鱼,日夜兼程赶回家,把鱼全用油炸了,后来吃不完坏了,每次讲到这里,总是懊悔年轻时太笨:“要那时知道做烟熏鱼就好了!”那神情好像天大的事。

他一生最大兴趣就是买菜炒菜,在买什么都要票的“计划经济”年代,他总是绞尽脑汁买到鸡鸭鱼肉。家里穿的用的比所有邻居都差,就是不缺吃,月末工资用完了,借互助金都要吃好。后来他儿子的远大集团把员工伙食放在重中之重位置,应该是父亲从小熏陶的结果。甚至,三个孩子自认为比别人聪明也与从小不缺蛋白质有关。

喜交朋友

他生性热情,逢人便像朋友,但他真正称得上朋友的是十来个人品高、素养高的人。只要相聚,热闹不已,谈国事论世界,聊经历讲故事,从不张家长李家短,极少谈及官场失意、生活困苦那些沉闷事。他隔三差五请朋友来家里吃饭,总是把家里的好酒菜全拿出来,这种今天看似自然的事,在那个贫困年代,一家人也觉得自然而然。

他的朋友多数是从年轻一直交到先他而去,最紧密的朋友是旧知识分子出生的“思想家”王永增,自诩“福尔摩斯再世”的张守环,才华横溢的“多面手”樊万海,什么都会修会做的“发明家”刘召,还有庄重的刘占山、擅辩的唐杰、儒雅的陈洪文、敦厚的周忠浩、细腻的程宪章、诙谐的于兆洪。他的离世唯一让家人得到安慰的是,他终于可以与好友相聚了。

吃亏不计较

他讲过一个破案故事,1961年,他从长沙给长驻常德的几十位司机带去3000多元工资,在招待所被偷,夫妻俩节衣缩食还了几年债,债还清时案子破了,小偷是招待所的锅炉工,判了刑,一分钱未还,而他也没向单位要求一分钱补助,可那时候两口子月工资加一起才100元出头。文革期间他被群众推上地革委常委高位,他不仅未整过一个人,还利用职权救了不少挨整的老干老知,并冒生命危险制止了多次武斗。到头来他不但未受肯定,还被撤职下放“五七干校”劳动。而他非但不生气,还热情万分地当了西瓜班长、炊事班长。

他才华出众,却到退休仍是二十几岁时就有的级别,工资也是二十多岁时的水平。反过来,他还常常自夸:“谁怪咱们一开始工资就比别人高”。吃亏不计较,甚至看不到吃亏,是他的性格。

好奇而朴素

退休后的28年,他安享平静生活,每天以电视报纸及妻儿亲友为伴。家财万贯却从不多花一分钱,还戏称在电视里周游世界。他住在儿子领导的远大城,却从不插手远大任何事务。

他一生富有好奇心,总是追逐新鲜事物,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摆弄录音机,并自制照相机,开车修车更是拿手好戏,他还会做家具会裁衣会书法,连别墅方案也自己设计。70年代初,他张罗为单位买了当时郴州第一台电视机,70年代末他费尽周折为单位买了当时郴州第一台日本进口轿车,电视和车是他平生的最爱,83岁还每天开一次那辆十多年的老车上街。可是晚年家庭富裕后,因为忧虑环境污染问题,每每儿子要给他换新款电视或新车时,他总是火气很大地拒绝。

他尤其对那些“豪华”商品包装深恶痛绝,常常自言自语道“地球上没有一滴干净水了,怎么办啊”。

永久董事长

2014年8月8日,他在柏林布荷医院接受了一个花生米大的肿瘤切除手术,预计几天出院,但是,两天后肺部发生了严重感染,被迫戴上呼吸机和叶克膜(人工肺),13天后转到“顶级”的柏林夏洛特医院,76天后转到被称为有“脱机绝招”的台湾亚东医院。但三次转院终未脱离叶克膜、呼吸机,且身体状况每况愈下。家人为了让他少用药恢复自身机能并改善心情,在台湾治疗48天后,带齐全世界最先进医疗器材转回长沙家中,回家第16天,因多器官衰竭,张永良于2015年1月7日上午8时10分与世长辞。

在153天的重病中,由于戴呼吸机他无法说话,只有极少几次加大叶克膜、取下呼吸机让他说过几句话,但他头脑始终清醒,用口形和手势与人交流,并常常专心看电视。在先后20多次支气管镜、肠镜手术中,他总是忍痛不用麻醉,以减少药物副作用。整个重病期间,他从未表示过悲观,许多医生护士讲,张老先生是他们见过的最开朗、最坚强的人,80多岁戴叶克膜存活5个月,是世界医学奇迹。

手术前几天的8月1日在医院草坪散步时,他曾半开玩笑对儿女说,昨夜梦见自己的骨灰盒被人捧回远大城,并听见有人说“咱们悄悄埋在远大城吧,别让其他人知道。”这或许是他的暗示,现在,他的愿望实现了,不同的是,他的安息地是远大城最显要的地方,因他喜欢热闹。他平生最敬重的人是邓小平和孔子,他常说邓小平是中国救星,他到晚年还能背诵孔子的经典,现在,他永远与他们在一起了。

8月24日是张永良的生日,这一天成为远大集团“永良纪念日”,世世代代的远大人将会记住:“远大永久董事长”,过去,没有张永良就没有远大,未来,张永良的灵魂将永远凝望远大。

Copyright© 公海彩船集团      湘ICP备09010211号-1
友情链接: